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福州大学“数智莆仙,耕‘云’乡土”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莆田仙游见证美丽乡村发展,书写新时代“中国梦”。看麦浪滚滚,悟振兴精髓,在这里我们对话老中青三代兴农人,领悟乡村振兴里的“中国梦”。
实践队员深入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
林间党课,追寻扎根乡野的红色文脉
7月4日,在仙游乡间竹林,一场接地气的“林间党课”开讲。拥有20多年闽中红色文化研究经验,仙游县钟山镇红色文旅负责人、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谢忠伟老师以“追溯历史脚印,传承乡土文化”为题,为福州大学“数智莆仙,耕‘云’乡土”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讲授一场生动的“林间党课”。
乡土文化,连接着千百年来中国民众的历史、情感、智慧,谢忠伟老师讲述了一千三百多年来仙游县的发展历程,强调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振兴。“我的一生就是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是我一生的追求。要活成一道光,不但要照亮自己,还要照亮他人。”
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谢老师向实践队队员提出几点嘱托,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从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吃苦,将“脚”落在农村,倾听农民的故事,观察农村的变化,总结农民所求。三是坚守求学初心,敢于实践。发挥计算机学科专业优势,将成熟的理论体系应用于数字乡村发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谢忠伟老师讲授“林间党课”
在这里,我们土地里汲取扎扎实实的党性教育,让“红色能量”从“田间”到“心间”。
星光夜谈,畅想乡村文旅发展新画卷
灯火点点,夏夜晚风,心灵也跟着感受深山里的“诗和远方”。背靠《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中国十大露营地”之一莆田市仙游县西苑乡前溪村,在海拔九百米左右的草地上,实践队成员同西苑乡党委书记严志伟、副乡长林晓云一起脚踩泥土,仰望星空,共话乡村振兴。
在皎洁的月光下,在露天电影的背景下,实践队成员无不发出感叹“这里也太美了吧”、“感觉这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好山好水好风光,宜人宜居宜放松。静听山谷回声、追随日出美景,近年来西苑乡正着力打造露营生态旅游品牌。严志伟书记表示西苑乡海拔高,常住人口少,机械化作业、运输成本高,纯靠种庄稼我们是没有优势的,用好房前屋后的山山水水,文旅是山村“蝶变”的新引擎。西苑乡山地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村民主动加盟、村民与年轻文旅创客一起谋划“旅游那些事”,共享发展。对此,实践队成员深有感悟,近郊旅游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举杯邀月、煮茶论道,自由惬意越来越受到推崇。酒香也怕巷子深,实践队成员多来自福建本地,却对西苑乡露营知之甚少,就文旅推广宣传问题,实践队成员围绕用户画像、流量变现、沉浸式体验等方面同严志伟书记、林晓云副乡长展开讨论,双方都有了更深入理解与思考。
西苑乡党委书记严志伟、副乡长林晓云与队员展开讨论
在这里,立足“绿色”“生态”优势,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农民有更高收入,让农村有更优环境,不断展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景象,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实践队成员心中徐徐展开。
庭院赋能,追逐返巢青年新农之路
7月4日,福州大学“数智莆仙,耕‘云’乡土”乡村振兴实践队队员们走进仙游县廊桥村乡村振兴研究院,与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以及四名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们一同探讨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
研究院百来种瓜果蔬菜都是研究院农旅专员蒋吕洲亲自育苗、种植出来的,他无比自豪地说:“这边光西红柿就有七八种,都是你们市场上吃不到的品种”。紫红色富含花青素皮薄汁多的西红柿、适合水泥地板上种植的嘉宝果树、无臭无味无污染的发酵床养鸡技术、公益反哺的的乡村振兴农特柜、……. 如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在乡研院的一方庭院内实践队队员看到了一条科技赋农、可持续发展的答案。
在交流会上,蒋吕洲部长为实践队成员介绍了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大体情况,研究院扎根北部山区,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运营规划经验和乡村教育创新模式。实践队员与蒋吕洲部长以及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的四位硕士研究生就适合仙游县乡村实际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进行研讨。实践队成员就如何加快发展、如何争取数字建设支持、数字建设如何赋能乡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还将自制的数字乡村宣传三折页、团扇赠与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
蒋吕洲部长介绍乡村振兴研究院
在这里,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了科技赋农大有可为,以现代化技术的“智”为乡村振兴提思路、明定位、谋路径,让美丽乡村更有“里子”。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代代兴农人传承奋斗,创建具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福州大学“数智莆仙,耕‘云’乡土”乡村振兴实践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深刻理解乡村振兴内涵,积极以所学投身田间地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