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空天地一体泛在智能网络技术与应用
在数字经济与低空经济双轮驱动的时代背景下,空天地一体泛在智能网络作为支撑全球无缝连接、多域协同的基础设施,正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本论坛以“融合创新・智联未来”为主题,广泛汇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视频物联网、大模型安全、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卫星导航、新一代无线短距技术等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开展深入研讨。
会议承办:福州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会议时间:2025年9月12日 13:30-17:30
会议地点:辽宁沈阳 香格里拉酒店 2F 大宴会3
论坛日程安排
时间 |
议程 |
嘉宾 |
会议主持 |
13:30-13:40 |
开场致辞 |
苏金树 |
陈 星 |
13:40-14:10 |
视频物联网技术与展望 |
马华东 |
14:10-14:40 |
基于大模型的口令猜测技术 |
汪 定 |
14:40-15:10 |
面向低空经济的多无人机协同计算探索研究 |
赵 亮 |
15:10-15:40 |
面向智能交通的多源融合与可信导航 |
赵宏伟 |
15:40-16:10 |
空天地一体算力网络技术 |
赵宝康 |
16:10-16:40 |
空天信息中心网络可编程路由交换技术 |
吕高锋 |
程 伟 |
16:40-17:05 |
面向加密流量的网络威胁智能检测技术 |
柳 林 |
17:05-17:30 |
新一代无线短距技术在低空智联网领域的探索 |
徐方鑫 |
论坛主席:
陈星 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执行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执行院长、福建省网络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福建省科协委员、福建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福建省高层次A类人才、福建省杰青、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计划和2023、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CCF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被授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青年科技奖”、“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论坛共同主席:
程伟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CCF高级会员

程伟,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CCF高级会员,CCF企智会(苏州)智能通信与连接FIG筹备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自组织网络、物联网、雷达信号处理、机载气象雷达等。主要译著有《数字信号处理引论:基于频谱和滤波器的分析方法》,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主要成员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科研奖励,现任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无人机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无人系统技术》青年编委。
论坛共同主席:
刘延华 福州大学教授,CCF高级会员

刘延华,CCF高级会员,互联网专委会执行委员,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福建省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兼任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主任,军委装备发展部某专业组成员,大数据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网络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主要从事网络空间安全、数据安全、知识图谱及应用等领域研发。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和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6项。
致辞嘉宾:
苏金树 军委装备发展部某专业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荣誉主任

嘉宾简介:苏金树,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军委装备发展部某专业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荣誉主任,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CCF王选奖,是我国计算机网络学术带头人之一,建立了高性能高安全网络的理论方法、核心技术和系统装备的技术体系,牵头研制成功了多款代表国家水平的高性能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和新型网络系统等。在属性网络体系结构、互联网核心路由器、跨域网络安全路由、超级计算网络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创造性贡献,推动了我国高性能网络技术与装备发展和行业进步,为提高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自主可控程度、网络空间安全做出重大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会议发表论文200多篇。
论坛讲者及报告简介:
马华东 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讲席教授

报告题目:视频物联网技术与展望
报告摘要:视频物联网是支撑平安中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本报告首先介绍了视频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然后介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视频物联网目前面临的挑战性问题,特别是云边端协同视频计算、智能运维、服务生态等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最后讨论了视频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报告人简介:马华东,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讲席教授。2010-2021年历任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网络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等职务。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0年被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物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物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2023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获得者。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ACM 中国理事会主席,IEEE/CCF/CAAI会士。长期从事物联网、多媒体、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在多媒体传感计算、视频物联网、新型感知技术、媒体智能处理算法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或创新性成果,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排名第1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获IEEE T-MM年度最佳论文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国际奖励。
汪定 南开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基于大模型的口令猜测技术
报告摘要:身份认证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口令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身份认证方法。近年IBM和DBIR的报告显示,65%~88%的数据泄露源于弱口令或泄露的口令。口令的强弱是相对的,相对于攻击者而言,易被攻击者猜测出来的就是弱口令。随着大批网站的口令文件被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大规模泄露,AI技术的不断进展,非常有必要从攻击者的角度,研究口令猜测算法,来准确评估口令在猜测攻击下的安全强度。为解决大规模口令猜测任务中大语言模型(LLM)存在的适配性不足问题(如推理速度慢、猜测成功率低),本团队采用低秩适配微调技术,构建了基于LLM的口令猜测框架PassLLM,实现了对四类主要口令猜测场景的有效建模。基于33.7亿真实口令数据的实验显示,PassLLM刷新了主要口令猜测场景的成功率:1)在漫步猜测场景中,10^8次猜测下,攻破率最高可达70%;2)在定向猜测场景中,100次猜测下:已知用户姓名、生日等常见个人信息时的攻破率为13%~32%,已知用户一个旧日令时的攻破率为22%~49%,已知用户常见个人信息和多个旧日令时的攻破率为58%~81%。特别地,我们的新方法适用于一系列主流LLMs(如Mistral、Llama-2/3与Qwen)。
报告人简介:汪定,南开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全国密码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教育部数据与智能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口令安全、密码协议。主持国家基金委、国家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通号、华为等机构和公司的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EEE S&P、ACM CCS、USENIX Security、NDSS和IEEE TDSC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7000余次,H-index为39。研究工作引起美国身份认证标准NIST SP800-63的修改,被国家基金委官网头版、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等广泛报道。担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CCF推荐期刊IEEE TIFS、TCS等国内外期刊的编委,ACM CCS、NDSS等会议程序委员。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一等奖。
赵亮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面向低空经济的多无人机协同计算探索研究
报告摘要:本报告聚焦低空经济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挑战,围绕无人机组网管控、算力优化、协同部署及混合异构场景开展研究。组网管控方面,提出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与区块链的安全路由方案,构建飞行社交网络五层架构,通过软件定义网络保障传输与计算可靠性;算力优化上,设计SDN辅助计算卸载架构与UVCO算法,研发DDPG自适应应急部署方案,结合数字孪生实现轨迹动态规划;协同部署层面,构建无线功率传输策略,提出GREEN能效最大化方案,开发节能数据采集与RIS辅助覆盖机制。针对混合异构场景,明确空域规划等核心挑战,提出低轨卫星去中心化联邦学习与区域划分自适应卸载算法,相关成果支撑低空管控平台实现设备兼容与数字孪生交互,为低空经济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报告人简介:赵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辽宁省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沈阳市知联会理事。长期以来从事车辆移动计算、数字孪生等相关研究。CCF高级会员、IEEE高级会员。入选斯坦福大学2022-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ScholarGPS Top 0.5%学者,国自然-欧盟委员会中欧人才、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邀学者 、辽宁省学术头雁、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沈阳市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中欧人才、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邀学者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研发)等 20 余项。发表国际会议论文和学术期刊论文200余篇(ACM/IEEE汇刊 90篇), 发表在包括IEEE TMC、IEEE JSAC、IEEE TON、IEEE TPDS等刊物上。授权专利20余项。获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领先成果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余项成果奖项,学术论文7次获得IEEE/ACM国际会议最佳论文等奖项。
赵宏伟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面向智能交通的多源融合与可信导航
报告摘要:低空飞行、自动驾驶等智能交通场景,对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新要求,但任何单一的导航系统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报告聚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定位导航系统,通过分析现有组合定位方法在干扰、不可信条件下的不足,建立环境协同感知与多源信息融合的关联模型,挖掘多源信息与定位解算的相关性规律,构建多源信息质量函数和验证方法,实现多源信息的智能融合与安全可控。
报告人简介:赵宏伟,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物联网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卫星通信、定位导航、多源融合等技术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5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二代导航重大专项、民机专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负责完成了多型导航接收机、无线电定位系统的研制,先后获得陕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GF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赵宝康 CCF杰出会员、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

报告题目:空天地一体算力网络技术
报告摘要:随着5G/6G、卫星互联网、AI大模型等技术的飞速进展,传统地面算力网络已难以满足“空-天-地-海”全场景、全维度、全时域的连接与计算需求,云边端网算存深度融合的空天地一体算力网络将成为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方向。报告将对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并汇报部分研究工作进展。
报告人简介:赵宝康,CCF杰出会员、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算力网络、智能计算、网络安全等方面学术研究,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863等科研项目多项,研制成功我国首台空间路由器并实现在轨验证,成果入选湖南十大科技新闻,近年来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二等奖等。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在知名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吕高锋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报告题目:空天信息中心网络可编程路由交换技术
报告摘要:针对空天应用敏捷通信需求,引入基于RMT的网内计算模型,创新提出韧性“信息中心网络”体系架构,突破数据驱动的自适应转发、语义聚合的可靠传输和存算感知的路由调度等关键技术,构建空天“信息中心网络”。研制空天存算平台原型系统进行关键技术演示验证,并开源相关技术,以更好推动空天信息中心网络发展和应用。
报告人简介:吕高锋,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空间网络体系架构、可编程路由交换和智能网络计算等领域,主持多项重点研发课题,参与多款网络芯片和网络装备等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柳林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面向加密流量的网络威胁智能检测技术
报告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类网络攻击在加密的伪装之下,给攻击检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智能网络威胁检测普遍存在误报率高、分析复杂和“黑箱” 问题,重点介绍课题组基于流谱的网络威胁检测技术、面向恶意软件的流量分析技术和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的多模态网络流量分析技术;最后总结当前成果局限与未来挑战。
报告人简介:柳林,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密码学、隐私计算和网络流量分析。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ACM CCS、Usenix Security、ICCV、IEEE TIFS、IEEE TDSC和IEEE TSC等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担任AAAI、MSN、Inscrypt等国际会议PC。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国防科技大学校科研项目等各一项。2022年获得ACM长沙新星奖。
徐方鑫 CCF高级会员,江苏省双创博士

报告题目:新一代无线短距技术在低空智联网领域的探索
报告摘要: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如Wi-Fi和星闪)凭借高速率、低延迟、高并发和灵活组网等优势,正在成为低空网络连接的重要支撑。通过在无人机集群、空中基站、智能感知终端等多类设备中部署短距无线通信模块,可实现高密度、低功耗、高安全性的局部网络互通,提升空域内数据传输效率和网络自组织能力。同时,这些技术为低空智联网在智慧交通、应急通信、空中监测等关键场景的落地提供了更坚实的技术保障,尤其在对成本敏感或需要快速部署的场景。未来,结合多模融合、协同调度与智能管理,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有望推动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持续演进,助力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空域网络生态。
报告人简介:徐方鑫,CCF高级会员,江苏省双创博士,安微朗力半导体有限公司专家。长期从事无线通信技术,软件定义网络,Wi-Fi标准技术,人工智能辅助通信等技术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20余项专利授权,参加多项国内国际标准制定。目前担任IEEE 802.11标准组投票成员,WAA TCS标准组成员。曾获澳门特区研究生科技研发奖。他目前负责CCF企智会(苏州)智能通信与连接FIG组的筹备工作,他担任CCF集成电路专委和互联网专委执行委员,CCF TF工程师文化SIG委员,CED×CNCC 2025宣传主席,CCF YOCSEF南京AC,澳门科技大学南京校友会副理事长。他也是知乎Wi-Fi领域Kol,Wi-Fi无线开发者社区召集人,支持Wi-Fi领域生态构建工作。
论坛官方链接:https://ccf.org.cn/chinanet2025/schedule_d_3027
欢迎参加2025 CCF中国网络大会的学院师生9月12日下午到论坛现场,进行指导、学习和交流!
附:2025 CCF中国网络大会:
为促进中国网络领域科技创新与产学研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创办了网络领域的顶级盛会——CCF中国网络大会,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网络服务强国”为宗旨。
第三届中国网络大会将于2025年9月在辽宁沈阳举办,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互联网专委会、CCF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与东北大学等联合承办。本届大会主题是“智联生态,数创未来”,多位院士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为大会保驾护航,已邀请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莅临大会作主旨报告,同时还邀请了百位CCF/ACM/IEEE会士、国家级人才等国内外顶级学者做分享交流,以及来自华为、阿里、百度等行业头部企业高管将参会,预计参会规模将超过1000人。大会将围绕网络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与数字产业、算力网络与大模型、低空互联网与低空经济、网络空间安全等主题,通过主旨报告、专题论坛、产学对接、科技招商、成果展示与转移、项目接洽等形式,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地方政府间的交流与对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大会组委会热忱邀请从事网络领域科研教学与技术开发应用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科技管理部门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网站:https://ccf.org.cn/chinanet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