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CCF数据治理与发展技术委员会 “数智赋能·榕数未来:走进福州大学”专题报告会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4    浏览次数:

报告时间:2025年9月7日下午14:00-16:00

报告地点: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2-219会议室


报告一:

报告题目:可信健康医疗多模态科学大数据治理体系研究

报告简介:面向海量的健康医疗数据资源,从行业痛点出发,提出“数据→科学数据→证据→应用→产业”的一体化路线,构建RCDM/SCDM/GCDM三大标准与“一脑多端”全栈工具,打造‘数据不出域、模型可联动’的联邦协作网络,加速多中心证据生成。并构建AI就绪的数据资产与科研/转化智能体平台(Agentic Cohort、AigenMed),为政府、医院、科研与产业提供可复制、可量化、可监管的优质数据与循证能力,持续演进赋能,推动健康医疗创新与产业化协同跃迁。

报告人介绍:杨帆,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数字智能主动健康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科技部HJ人才项目会评专家,工信部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岗位评审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获科技部关于“抗击新冠科技攻关”书面嘉奖、教育部工程技术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因果推断驱动的可信深度学习、肿瘤信息学。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10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授权/受理国家发明专利25项、成果转化2项,软件著作权12项、行业标准/团体标准2项。


报告二:

报告题目:数据要素推动医疗转化

报告简介:报告人通过对温州地区7600万例医疗病历的分析,以医疗数据要素价值创造为目标,结合内涵和特征的理论、案例研究与比较分析等,以医学人工智能产品为例,联系数据供给方、数据需求方、服务流通方,初步探讨在医疗场景中的数据应用。在流通中实现参与各方的效益最大化。并试图探索医疗数据业务的贯通、数智决策、流通赋能价值释放,为医疗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建议。在特质的医疗数据要素市场上,以开放、共享、交易流通形式,检验其发展现状,探讨其愿景。

报告人介绍:王东松博士,教授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人工智能中心主任, 温州市医学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专攻生物医学信息、慢病管理、癌症治疗和癌症影像学的医学等交叉学科研究,在2017年至2018年间在埃默里(Emory University)大学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工作。2018年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从美国全职引进人才,2023年负责中科先进技术温州院筹建温州医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目前致力于开发在医疗大数据(7500万例临床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同时开展生物医学穿戴设备信息基础上的大数据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测和控制工作,负责设计和实施可以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的快速心脑血管疾病的穿戴设备医用检测方法和相应的基础研究。发表多篇论文,申请国际专利2项, 论文引用超过两千, 担任ACS Nano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三:

报告题目:医工交叉:计算机人才的务实发展与产业机遇

报告简介:报告直面医疗数据多模态异构、隐私合规严苛等核心痛点,阐释AI如何通过多模态学习、联邦学习等技术实现落地。重点剖析计算机学子在医疗AI研发、生物信息、智能设备等领域的明确岗位与技能要求。介绍CCF工作组在推动数据标准化、隐私计算等务实计划。最后,提出课程共建、临床实训、校企定向培养等具体策略,旨在将技术能力与临床需求精准对接,为学子开辟可触达的职业通道,助力医疗产业转型升级。

报告人介绍:史国良,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软件工程硕士。曾在全球第一个上市的大数据公司--美国微策略公司(MicroStrategy)担任高级自动化测试工程师;南京市高层次人才;苏州畅达软件研发有限公司和苏州数说信息科技 有限公司创始人;苏州市发改委数字化示范项目评审专家;CCF YOCSEF苏州分论坛23-24主席;CCF数据治理发展委员会执委、数发委医疗数据要素工作组秘书长。组织和主持多次人工智能和数字化领域的论坛。对数字化智能化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