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转发“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1-14    浏览次数: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接国家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的通知,现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根据通知中《指南》的申报要求,积极组织申报或参项目主持单位申报。

   联系人:陈宪荣,电话:22865085,邮 箱:kych@fzu.edu.cn.

 

                                             校 科 技 处

                                           20171113

 

 

附: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资〔201732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接到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

  三、申请资格要求

  1. 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69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申报指南中第1—8研究方向的项目及下设课题负责人应为195771日以后出生;申报指南中第9—10研究方向的项目负责人与参与人员均应为197771日以后出生。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原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和课题)。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712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71110800122917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815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

  联系电话:010-88654074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815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至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水科院D座,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邮编:100038

  咨询电话:010-68588271

 

   附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科 技 部

                                20171030日 签发

                                2017116日 发布

 

附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

聚变能源由于资源丰富和近无污染,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本专项总体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以未来建堆所涉及的国际前沿科学和技术目标为努力方向,加强国内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相关的聚变能源技术研究和创新,发展聚变能源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以参加ITER 计划为契机,全面吸收消化关键技术;加快国内聚变发展,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以我为主开展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详细工程设计,并结合以往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在我国的“东方超环”(EAST)、“中国环流器2 号改进型”(HL-2M)托卡马克装置上开展与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物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为CFETR 的建设奠定坚实科学基础。加大聚变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大力提升我国聚变能发展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初步构建聚变工业发展体系,培养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聚变研发队伍,在2020 年前后具备自主建造聚变工程堆的能力,适时启动高效安全聚变堆研究设施建设,加快聚变能走向实际应用进程,跨入世界聚变能研究开发先进行列。本专项重点围绕未来ITERCFETR 科学实验的目标,加强理论、数值模拟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在EASTHL-2AJ-TEXT上安排先行重要科学问题的相关实验,演练若干有我国特色的、能为ITERCFETR 提供重要实验数据的参考运行模式,为未来聚变堆的科学实验奠定基础。以EASTHL-2A 为核心装置,培养未来主持和参与ITER CFETR 科学实验的物理人才队伍。

本专项围绕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进行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项目执行周期不多于5 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7 年第二批启动10 个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6 亿元。对于支持1-2 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 项,如申报项目的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申报指南中第18 研究方向的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 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 家;

申报指南中第910 研究方向的项目下不设课题。

本专项2017 年第二批项目指南如下:

1.   聚变堆相关边界局域模主动控制技术及机理研究研究内容:

ITER Q=10 基本运行模式为目标,开展类似ITER 未来运行类似条件的科学研究,针对未来ITER CFETR 迫切需要解决的长脉冲稳态运行条件下边界局域模造成的偏滤器上巨大瞬态热负荷的缓解这一聚变堆关键问题,结合国内托卡马克装置的研究基础和能力,利用共振磁扰动、锂粉与弹丸注入、充气和超声分子束注入等多种手段,开展长脉冲高约束模式下的第无ELM 的研究,在实验上模拟未来聚变堆低动量注入条件,解决边界局域模控制与避免误差场锁模的兼容性的难题,实现边界局域模的有效控制,发展三维物理诊断,结合三维磁扰动响应,理解低碰撞率条件下的共振磁扰动控制边界局域模机理,为未来ITER CFETR ELM 控制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利用已有手段和探索新方法,基本实现对第一类边界局域模的有效缓解(幅度小于未控制情况下的20%),实现偏滤器靶板瞬态热负荷的有效缓解;ELM 控制有效率达到95%

拟支持项目数:1-2

实施年限:2018-2022

2. 面向聚变堆的高约束模式实验研究

研究内容:以CFETR 未来可能的运行条件为目标,在国内

大型聚变装置上开展稳定可重复的等离子体控制,获得高归一化比压(βN)、密度、长时间、高性能稳定的等离子体。发展先进的控制技术,开展基本运行模式、混合运行模式研究及其机理探讨,研究ITER-like 等多种器壁条件下台基动力学及输运机制,为ITER 和未来我国聚变堆(CFETR)的先进运行奠定坚实的物理与实验基础。

考核指标:实现稳定可重复的等离子体控制,获得归一化比压(βN>3,归一化等离子体密度ne/nG~0.7,等离子体维持时间τ >5 倍电流扩散时间τR,高性能稳定的等离子体;在国内聚变装置上实现2-3 种运行模式,建立运行模式数据库。

拟支持项目数:1-2

实施年限:2018-2022

3. 面向ITER的边缘杂质输运和壁材料腐蚀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ITER 运行模式,研究长脉冲、高参数条件下的杂质输运和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在国内大中型托卡马克装置上,研究杂质粒子输运、粒子再循环的物理机制;研究杂质对长脉冲等离子体的污染,掌握有效控制杂质的方法;对杂质循环的过程进行在线的动态分析,探索减少杂质和材料腐蚀的优化方法;开展杂质与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相互作用,以及杂质极向不对称与边缘流的关系研究。

考核指标:研究杂质对托卡马克装置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的污染,实现有效Z 值低于2;发展出1-2 种第一壁材料在线原位清洗和处理的新技术,探索适合未来ITER 第一壁处理和杂质清除的新途径;

实现10MW 条件下100 秒量级粒子再循环的稳定控制;实现10MW 条件下无刻蚀的运行控制。

拟支持项目数:1-2

实施年限:2018-2022

4. 面向高场应用的新型高性能CICC超导导体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CFETR 先进超导磁体的需求,在高性能Nb3SnNb3Al 材料方面,以大幅度提升超导性能为核心,完善长线材制备技术,形成这两种材料批量化生产能力;在Bi-2212 材料方面,以实现千米级长线制备为核心,结合相关超导材料和导体综合性能测试、低温绝缘材料、低温高强度不锈钢铠甲材料和管材制备技术研发,实现新型性能优于ITER Nb3SnNb3AlBi-2212 全尺寸CFETR CICC 超导导体制造,为未来研制CFETR15T 甚至更高磁体系统奠定坚实基础。考核指标:获得包括前驱粉末制备、塑性加工和热处理在内的全套制备技术,形成高性能Nb3SnNb3AlBi-2212 批量化生产能力,建立自主工艺及技术标准;研制出可用于CFETR CS

60kA)、极向场线圈(PF (50kA)、纵向场线圈(TF (80kA)的原型全尺寸高性能CICC 新型超导导体,并开展相关低温实验,其综合性能要全面超越现有ITER 技术指标。

拟支持项目数:1-2

实施年限:2018-2022

5.CFETR等离子体排灰气中氚回收与再循环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放大规模的工艺实验系统,以氢氘及氦模拟的冷实验预研方式,开展CFETR 等离子体排灰气中氘氚快速回收和纯化、氘氚燃料贮存与快速供给、氢同位素分离技术等工艺技术研究,掌握2m3/h 级氘氚高效(>99%效率)回收以及尾气除氢因子达108 的“排灰气处理”、5m3/h 级“氘氚同位素富集及分离”、5m3/h 级“氚贮存以及定比例氘氚燃料配制并向加注系统快速供给”等三大主工艺技术,完成关键设备及工艺演示装置集成、氢氘及氦的模拟实验考核与适量级氚的验证性实验,评估CFETR氚燃料内循环系统设计的工程可行性。

考核指标:建立集成的、1:1 或同量级缩比工艺规模的CFETR排灰气氚回收、氢同位素分离、氚贮存与供给三大主工艺演示系统,通过较大规模氢氘及氦的模拟实验考核并结合适量氚的验证性实验,掌握CFETR“氚燃料内循环系统”工艺技术;完成CFETR“氚燃料内循环系统”详细工程概念设计的可行性评估。

拟支持项目数:1-2

实施年限:2018-2022

6.CFETR增殖包层氚提取与测量工程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以氢氘模拟的冷实验方式,研究氦冷及水冷两种概念固态氚增殖剂包层中300 克量级/批次增殖氚的在线、高效提取与氢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百居里级反应堆在线产氚、缩比尺寸氚增殖包层模块在裂变或聚变中子环境下的产氚性能、增殖剂材料及包层模块中氚浓度、产氚率及氚提取效率在线测试与评估技术;掌握全氚增殖包层中氚提取与测量工艺技术并研制出1:1工艺流程的样机系统。

考核指标:建立集成的CFETR 氦冷及水冷两种概念固态氚增殖剂包层中增殖氚的在线提取与氢同位素分离演示系统,通过氢氘及氦模拟实验,掌握300 克量级/批次增殖包层氚提取技术,动态提取效率>96%,停堆提取效率>99.9%;通过百居里级反应堆在线产氚、缩比尺寸氚增殖包层模块在裂变或聚变中子环境下百居里级的产氚实验,掌握增殖剂材料及包层模块中氚浓度、产氚率及氚提取效率的在线测试与评估技术。

拟支持项目数:1-2

实施年限:2018-2022

7. 聚变等离子体三维物理及边界磁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KTX)先进反场箍缩装置,利用其产生的等离子体比压高、不稳定性模式丰富、三维效应显著等特点,发展新方法、探索新现象,发展三维边界磁场主动控制技术,有效抑制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开展边界磁场主动控制下的电阻壁模稳定、锁模及破裂的控制、随机磁场

效应、环向动量驱动、三维平衡等重要物理问题的实验研究,研究与等离子体特性耦合的高维控制算法,探索和研究各种新的实验物理现象,培养高水平实验物理人才。

考核指标:等离子体电流0.5-1 兆安,放电时间100 毫秒,

反场维持时间40 毫秒。

拟支持项目数:1-2

实施年限:2018-2022

8. 磁阱型磁压缩聚变装置的概念设计与关键技术预研

研究内容:开展基于大压缩比绝热磁压缩场反位型等离子体方法的磁阱型磁压缩聚变装置方案概念设计,并对高性能场反位型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关键技术部件如快速脉冲送气阀、锥形喷枪等展开预研。

考核指标:建立自洽的能够反映场反等离子体形成、对撞和压缩过程的解析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并给出等离子体参数的时空演化,完成磁阱型磁压缩聚变装置的物理概念设计;给出磁阱型磁压缩聚变装置的工程设计,建成关键技术预研平台,获得可重复

的分界面半径达到30 厘米、寿命达到500 微秒的场反位形等离子体。

拟支持项目数:1-2

实施年限:2018-2021

9. 聚变实验/工程堆前沿物理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磁约束聚变实验/工程堆前沿物理问题及未来ITER/CFETR 运行阶段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开展物理理论、实验测量、数值模拟、诊断手段等方面的研究。鼓励探索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以国内主要装置为实验平台开展联合实验。重点支持燃烧等离子体的主要物理过程的前沿问题研究、粒子循环过程研究、先进诊断技术、先进计算方法在聚变模拟中的应用、强磁场约束的特殊物理问题研究等。

拟支持项目数:5

实施年限:2018-2021

特别说明:申报本方向的项目负责人与所有参与人员均应为

1977 7 1 日以后出生。

10. 聚变工程/实验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未来聚变实验/工程堆的关键技术、方法、工艺和部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部件预研。重点发展聚变堆所需的涉氚器件、新型聚变堆材料及制备方法、聚变堆材料模拟、材料辐照损伤机理及实验研究,长寿命复合阻氚材料涂层和工艺、聚变电源关键技术与部件、聚变堆诊断关键探测器件等。鼓励以国内主要装置为实验平台开展联合实验。

拟支持项目数:6-8

实施年限:2018-2021

特别说明:申报本方向的项目负责人与所有参与人员均应为

1977 7 1 日以后出生。

 

"},"user":{"isNewRecord":true,"name":"科研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