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7日—10日,由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8级数学和软件工程学生党支部师生组成的“奋进新时代,乡村焕新彩”实践队,走进福建省漳州市港尾镇,创新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围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数字兴村等当地重难点任务,深入漳州乡村挖掘当地农业特色,探索“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以及“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农特产品创汇出口助力乡村振兴的方法途径,着力解决当地乡亲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不忘初心:福大学子上街下乡调研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
7月7日,“奋进新时代,乡村焕新彩”实践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港尾镇梅市村的产品销售渠道以及商品和网络的联系进行了街头随机采访。
调查发现,年轻的创业者能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在各个平台推销自己的商品,达到销售的目的。中年商店老板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了解,但存在对市场需求还不够了解的不足。而年迈的卖菜老人对互联网完全不了解,他们只能自种自卖直销,因此销售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现亏本现象。整理问卷数据发现,能有效利用互联网销售产品的商家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在信息化的新时代,加快信息技术在乡村产业链中的应用与渗透与农产品销售及知名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7月7日,“奋进新时代,乡村焕新彩”实践队前往漳州生态休闲农业园进行调研,在生态园主人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养殖场、鱼池、农田和果园,调研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
据园主介绍,生态园主要包括鱼塘、养殖场、农田以及小型果园,农田里的农作物在满足自家人的饮食外也会拿来喂养鸡鸭鹅,鸡鸭鹅的排泄物则会作为肥料为果树和农作物施肥,农田、鱼塘和养殖场构成了一个生态循环,外地游客在此享受采摘、钓鱼的休闲时光,打造形成了当地特色的绿色、健康的生态休闲农业。经调研,实践队发现,当前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生态休闲农业便成为较好的休闲选择。目前,当地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趋势较好,凭借当地交通发展的利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趋势。
7月7日,“奋进新时代,乡村焕新彩”实践队前往漳州龙海双鱼岛的渔排餐厅进行调研,了解当地渔排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前景。
据渔排休闲农业主介绍,渔排最早和餐饮服务业并无关联,而是当地人民出于生存需要而建造的海上居住场所。渔民用橡胶渔排做成方格状,在方格里系网进行水产养殖,同时在养殖地上建造小房子供吃住生活所需。随着时代变迁,为顺应当地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渔排功能发生了转型,渔民们利用渔排捕捞新鲜食材,在渔排上搭建适宜观光、环境舒适的就餐场所,为观光客提供美食体验,提高当地村民经济收入、增加收入来源。渔排休闲观光农业吸引了漳州、厦门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日均人流量高达近万人。调研中,实践队了解到,使用渔排式网箱养殖技术,渔民只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低成本,高回报,而且环保、不污染环境,还可以替代潮间带筑池养殖,保护海岸环境,成为了沿海休闲观光农业的一种主要发展模式。后续实践队还将对渔排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探索该种农业发展模式的延续性和复制推广的可能性。
7月9日,实践队赴漳州市龙海市紫泥镇巽玉村调研当地渔业生产。
实践队调研发现,当地渔民在海边开发渔业养殖,定时进行捕捞售卖。在捕捞过程中,渔民们会用装有冰水的桶装海产品,再将海产品直接运往提前联系的漳州和厦门的厂家,通过厂家运转流入当地市场。当地渔民向实践队介绍道,由于漳州的渔业发达,同时需求量大,所以大部分渔业产品都是直接供应当地餐厅,网络销售量较少。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对渔业生产和销售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也对沿海乡村渔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7月9日,“奋进新时代,乡村焕新彩”实践队赴漳州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考察调研。调研中,实践队了解到,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沼泽地带的胎生植物,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由于土地过度开发,红树林面积大为缩减。本次实践调研的漳州市龙海市九龙江口红树林于1988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420.2公顷,由甘文片、大涂洲片和浮宫片三部分组成,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情况最好的红树林分布区。红树林里面是一个生机蓬勃的生态环境,小至浮游生物,大至甲壳动物、鱼、蟹、鸟类等,都依赖红树林形成生态食物链,而红树林本身也具备了研究生态和观赏鸟类的最佳环境。此外,红树林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是理想的海边滩涂绿色屏障,凡是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被冲垮,因此红树林还拥有“消浪先锋,海岸卫士”的威名。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希望能够成为像红树林一样扎根滩涂的福大人,不计名计,甘于奉献,用初心和行动守护母校,守护家园,守护祖国每一寸土地。
甘当桥梁:福大学子对话基层政府部门了解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惠农政策
7月8日,为进一步了解港尾镇数字乡村建设进程及进行政策调研,“奋进新时代,乡村焕新彩”实践队来到港尾镇镇政府及港尾镇梅市村村委会,向港尾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詹炮国主任和梅市村村文书江群惠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及数字乡村建设情况。通过采访,实践队成员对近年来港尾镇农业发展和惠农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
詹炮国指出,目前港尾镇为农户提供粮食补贴和水稻等农作物购买保险,同时给予加工仪器补贴。但由于近年来农产品利润走低以及生产条件有限,出现了利润抵不上人工费的情况,因此大部分年轻农户选择放弃发展当地特产,农田主要由年纪稍大的农户耕种,这导致部分田地荒废。针对这种情况,港尾镇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准备推广为农业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力束缚。采访中,詹炮国向实践队展示了“一品一码”网站,指出,消费者可以利用二维码,找到农产品的信息和购买渠道进行采买。同时市农业局还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
江群惠说到,当地经济迅速增长,但农田利用率仍有待提高。近年来有很多开发商来到当地征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但当地村委会在为此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忧虑,原先的果树作物被移除,土地肥力流失,希望能有农业开发商来到梅市村进行开发,把当地废置的农田合理利用起来。
智慧乐施:福大学子协助当地加工农业厂商改善产品包装
7月9日,为深入了解当地惠农政策实施情况和农业生产销售实际,“奋进新时代,乡村焕新彩”实践队赴漳州市紫泥镇巽玉村开展深入调研,采访当地农产品种植和农产品加工厂商洪敏先生,了解漳州当地农产品的生产情况、销售渠道及其互联网使用程度。
采访过程中,洪敏先生拿出工厂生产的杨梅干罐头,为实践队详细讲述了杨梅干罐头的制作方法,并告诉实践队成员,小规模种植其实并不依赖互联网进行直接销售,凭借加工,可以以保质期长和易运输等优势在临近省市开展线下销售,销售前景较为乐观。但实践队在采访中也发现,该厂商的产品外观设计还较为粗糙,可能会影响其品牌效应和市场推广。针对这个情况,实践队员纷纷出谋划策,表示愿意为其设计一个专业的产品包装,厂商对实践队的热心帮助表示感谢。
牢记使命:福大学子学以致用反哺乡情
活动过程中,“奋进新时代,乡村焕新彩”实践队通过下乡调查、街头采访、入户调研、果农采访、基层政府部门座谈等方式开展调研,向当地居民普及互联网知识,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解专业知识,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真正做到在学习中强初心,在检视中找问题,在工作中见成效。时刻不忘自己从田间地头来,要到乡亲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实践队参与学生亦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返乡反哺乡情,带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了解,“奋进新时代,乡村焕新彩”实践队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人民网、共产党员网、搜狐网、大学生网、大学生新闻网、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福建广播电台微博、青春福大微博等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转载宣传。
实践队在漳州完成实践任务后,队员们还将返乡或回校继续以个人的形式开展基层团委挂职、竞赛培训、企业实习、农校万里行、田间劳作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
"},"user":{"isNewRecord":true,"name":"学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