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5年4月28日(周一)10:00 – 11:30
报告地点: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2号楼219会议室
报告题目:抗量子密码技术发展现状
报告简介: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密码体系面临量子攻击威胁,抗量子密码技术成为保障信息系统长期安全的核心方向。当前,全球已形成“量子密钥分发(QKD)”与“后量子密码(PQC)”双轨发展格局:一方面,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实现商用化突破,基于诱骗态协议的光纤QKD系统传输距离超过600公里,我国“墨子号”、“济南一号”卫星构建了星地量子通信网络,实现千公里级安全密钥分发;另一方面,后量子密码算法研发陆续进入标准化阶段,美国NIST已完成第四轮后量子密码算法遴选,我国也开始面向全球征集后量子密码算法。然而,受量子通信设备成本高、后量子密码算法算力消耗大,且量子计算实际威胁尚未完全显现等因素影响,当前抗量子密码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略显动力不足。未来,需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同步发展,融合应用QKD和PQC两种技术,平衡短期部署成本与长期安全需求,加速构建“抗量子密码基础设施”,为后量子时代网络空间安全筑牢密码技术防线。
报告人介绍:谢四江,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中央网信办相关专家组特聘专家。主编密码专业教材1部,主持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1项,主讲《信息安全概论》、《新技术应用及安全》等多门本硕博课程。长期致力于量子密码、电子政务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密码科学基金等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