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福建”战略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申请书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申请书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2000年,福建开启信息化建设征程。福州大学作为工科特色鲜明的省属“双一流”高校,首当其责向省政府提出《“数字福建”项目建议书》,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批示并启动实施。自2003年起,学校开展面向“数字福建”战略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专业知识+数字化技能+产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四阶螺旋式”融合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阶螺旋式”融合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专业基础、综合课程、实践训练、前沿拓展的“四阶递进式”特点,映射基础、综合、实践、创新“四阶”课程能力,逐阶提升,分层推进、多元培养,通过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等层面,统筹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新冠疫情期间,助力“数字福建”的疫情防控,推进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社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师相结合,课内外、科研、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主的教学特色,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螺旋递进达成

20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专业的价值面向“未来”和社会的价值面向“现在”两个不同维度诉求的有机融合,改变了高校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关系由单纯的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前瞻匹配,真正成为共生共长。就业质量显著提升,专业有效地反哺产业,助力数字福建发展;疫情期间研发的疫情大数据分析系统、疫情防控系统为“闽政通”健康码赋码转码、疫情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服务。学科专业知识向产业工程技能有效转化学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系列国家级教改成果;“双带头人”有效促进了教师在教学科研双方面的个人成长,取得多项高水平成果;引起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产生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数字福建”发展背景下,本成果有效解决了如下教育教学问题:

(1)解决了数字化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

(2)解决了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能力达成难以适应岗位需求的问题。

(3)解决了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科教产融合保障机制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