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福建”战略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成果报告

成果背景

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成果报告

1.成果背景

福州大学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第一贡献,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为两翼的发展模式。2000年,福建开启信息化建设征程。福州大学作为工科特色鲜明的省属“双一流”高校,首当其责向省政府提出《“数字福建”项目建议书》,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批示并启动实施。自2003年起,学校开展面向“数字福建”战略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专业知识+数字化技能+产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四阶螺旋式”融合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阶螺旋式”融合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专业基础、综合课程、实践训练、前沿拓展的“四阶递进式”特点,映射基础、综合、实践、创新的“四阶”课程能力,逐阶提升能力,分层推进、多元培养,通过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等层面,统筹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推进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师相结合,课内外、科研、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主的教学特色,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螺旋递进达成

20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专业的价值面向“未来”和社会的价值面向“现在”两个不同维度诉求的有机融合,改变了高校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由单纯的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前瞻匹配,真正成为共生共长。就业质量显著提升,专业有效地反哺产业,助力数字福建发展;疫情期间研发的疫情大数据分析系统、疫情防控系统为“闽政通”健康码赋码转码、疫情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服务。学科专业知识向产业工程技能转化,学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系列国家级教改成果;“双带头人”有效促进了教师在教学科研双方面的个人成长,取得多项高水平成果;引起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产生了示范引领作用。

成果有效支撑了计算机类学科专业的发展,使福州大学成为引领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先进科学技术的策源地,“数字福建”政府决策机构的智囊团,数字福建对外交流的展示窗口。